Thursday, June 25, 2009

注意:布施求富不可不知道的事

修财布施,应当要『内不见己』,我修财布施之后,不执着有我;「我能施,我用多少财物来布施」,他执着有个「我」在, 这个心就不真、不纯了。『外不见人』,我布施的那个人,也不要放在心上;「我能布施,他接受我布施」,你永远不会忘记,这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,把你纯善 的心破坏了。还要『中不见所施之物』,你布施多少钱财,不要去计较。常常行布施,常常有「我布施,某个人接受我布施,我布施了多少财物」,这样的心行布施,布施一辈子还是个半善。



应该怎样才是「满善」?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,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她。我们去访问她,做成录像的光碟,现在随着我们一般光碟流通到全世界。她今年一百零二岁,一生修布施,她的布施是满善。她布施的财物不多,天天干,没有一天休息。她得满善的果报,大家看见的,非常羡慕:一百零二岁,身体健康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我仔细观察,她就掉一个牙齿,她的体能状 况跟三、四十岁的人一样。所以她常说:「我们要长寿,我们不要老,我们不要病。」她一生没有生过病,活到一百零二岁,精神饱满,天天为一些老人、病人服务,那个服务就是布施。外财布施、内财布施,她真的做到「三轮体空」。她不知道有自己,她也不会把别人,布施那个人、受她恩惠的人放在心上,她没有,她心 地空空洞洞、干干净净。也没有想到:「我今天做多少事情,做多少好事」,没有这个念头,她真正做到三轮体空。所以她的果报殊胜,没有人能跟她相比,心地真 诚清净慈悲,就像《坛经》上所说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我在新加坡这三年,我举出许哲居 士做例子,现身说法,你们相信不相信?你们是不是很羡慕?羡慕就要学!



我们舍要舍得干净,有很多人不明这个道理,不明事理真相,不敢舍,认为什么?「我都布施掉了、舍了,明天我怎么办?谁肯布施我?」所以,他念念不忘「我」,他就不敢真的放下;放下是放下,放下一半,那一半是永远没有办法放下。因此,他修的善只有半善,不能达到满善;他的果报只能得到一半,不能达到圆满。这个事不能不认真去想想。如果你对这个道理了解不够透彻,你行善不彻底,要想希求圆满的果报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

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常常开导我们,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从哪来的?你得财富是果报,果必有因。财富的因是什么?财布施,愈施愈多。不会说「我布施,我把财布施出去 之后,后面没有收获的」,这个不可能。你布施是种因,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」,你种得多,你一定收获得多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 以,愈是肯施财的人,这个人愈发财,他的财源滚滚不断而来。但是你的心要真;我不是为祈求发财才想布施。我要是求发财而行布施,这是因地不真。会不会发 财?会发,不多,比你布施出去多一点点。为什么?加一点利息。如果没有为发财念头而财施的,那个财就不得了,财就太多太多了。这个财来了,你一定拿这个财 不是自己享受,你一定拿这个财去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,你这个功德、果报愈来愈殊胜。你的果报决不在人间,人间没有这么大富,果报在天上,果报在华藏世界, 果报在极乐世界。所以,你要懂得,你要会做。



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财富、聪明、健康长寿都是果报,你要不懂得的修因,因要不纯,因要不 正,你怎么能得到这些果报?我 们在许许多多同修当中,这些话我们不能够勉强劝人;勉强劝人,人家还以为我有企图。我劝他财布施,「这个法师贪财,他动脑筋想要我的钱」,不能说!只有在 讲经说法的时候多说一些,让他听到自己觉悟。我不要人的钱,我如果说是用心机把你的钱骗来了,没有错,你是修了布施,你会得福,我可要遭难了。我欺骗人、 造作罪业,我要堕落的,我怎么会干这种事情?我劝导你,我比你做得干净,所以我得的果报比你圆满。



财圆满,这个圆满不是说我有很多的财富,不是的,我每天生活不缺乏,这就是圆满。你有万亿财产,你每天也是日食三餐,夜眠六尺,也不过如此而已。我一分钱没有,我每天三餐不缺,我每天晚上睡得很好,跟你没有什么差别,要懂得这个道理。这个福就是「满」;身体健康长寿,没有病苦,没有烦恼,没有忧虑,没有牵挂,这是真正的满福。



我接触佛法、修学佛法,今年整整五十年了。这五十年当中,我得到老师的教诲,让我破迷起信,接着依教奉行。当初初接触的时候,老师告诉我「修学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真的得到了。老师没有欺骗我,我非常感激。我这一生如果没有遇到这个法门,我自己知道,这一生会过得非常痛苦,也活不到今天;寿命不必去计较,长与短是一样的事情,苦乐的差别太大了,死后那一个果报差别,那就难以想象了。所以遇到佛法,带给我这一生的幸福美满,带给我来世的,我相信决定超过这一生许多倍的福分。所以这个道理要懂,事实真相要了解。



『三轮体空』重要,做再多的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别人偶尔提起,心里想想,是有这么回事情;没人提起,忘得干干净净,这就对了。它基本的道理就是『一心清净』。我们修净土宗,净土主要修学的就是这一句;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这是净宗学人修学主要的目标。「一心」是真心,一心里面没有界限,所以是 等虚空遍法界,你的丝毫之善跟你的心量一样大。所以,『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』,一斗米不多,一斗米的布施种无量无边的福报。为什么?你是一心清净布施,你 是不着相的布施,这个福报就这么大。人能够到不着相,就是菩萨,就不是凡人;《金刚经》上说的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这个人是菩萨。 如果这个人着相,经上讲:「有我相、有人相、有众生相、有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」菩萨与非菩萨的差别,《金刚经》这个标准太好了。你心里还有我、还有人、还 有是非,你是凡夫,你不是菩萨;你心里头没有我、也没有人、也没有众生、也没有寿者;寿者是时间的观念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统统都没有了。这种分别执着都 没有了,这个人是菩萨。这个人一斗米的布施,福报是无量无边,一文钱的布施可以『消千劫之罪』。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,境界愈高修福愈容易。要想提高境界,必须从断恶下手,恶要断得干净。一般 人是在这用功夫,但是依旧是不干不净;他是断了,断得不干净,因此果报不殊胜。许哲断得干净,所以果报殊胜、果报圆满。末后这几句话说,『倘此心未忘』, 就是没有忘我,也没有忘他,也没有忘掉你做的这些好事;『虽黄金万镒』,这是讲你布施钱财之多;『福不满也』,你是半福,你不是满福。『此又一说也』,对 于「半」跟「满」了凡先生讲得很多,我们要知道修圆满的福报。



~ 了凡四训  (第一六集)  2001/4/19  中国深圳  档名:19-16-16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